轻舟假期跟姑姑和表哥表姐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不慎摔倒,磕破了头。伤口很长,缝了7针。可能由于工科出身,外加平时喜欢看医疗剧的缘故,我在此次事件中虽然也有情绪起伏,但整体比较镇静。个人感觉,镇静有助于处理问题。事后,我才找了个角落开始跟队友输出情绪,以确保自身心理健康。
事情发生在2021年的国庆假期。
这天中午,轻舟被带去同一个小区的爷爷奶奶家跟姑姑和表哥表姐玩。惬意的午后,队友正在卧室呼呼大睡,我在网上冲浪,难得轻舟不黏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队友迷迷糊糊接完姑姑打来的电话,说,轻舟在奶奶家楼下磕到了,出血了。虽然队友还是慢慢悠悠的,但直觉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只是简单的磕破皮,轻舟姑姑不会专门打个电话。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习惯性画起了流程图(IT从业者职业病):
- 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要去医院,那得带着病历和诊疗卡。
- 去哪家医院?直奔儿童医院的急诊吧,儿童医院处理儿童问题最专业。
- 一会儿直接开车去事发地点,如果要去医院,可以节省时间直接走,不用再回来开车。
好在平日里,轻舟健康相关的文件全被收在一个文件夹里,我抄起文件换了双鞋,就跟队友奔事发地点去了。到地方停车,只见轻舟姑姑抱着轻舟蹲在地上,看我们来了,说话声音都带着哭腔。轻舟姑姑自己的孩子,最小的都8岁了,能让她这么惊慌,情况不容乐观。我皱着眉,跑近才看到轻舟的情况,心里咯噔一下收紧了。轻舟眉骨处一道殷红,皮肉已经往两侧翻开了,中间的凹陷盈着一汪尚未凝固的鲜血。轻舟整个人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吓傻了,带着满脸没完全擦干净的血迹,眼神放空,安静地躺在姑姑怀里,一动不动。
这伤口长度,铁定是要去医院缝针了。目测不飙血了,就不做压迫止血的处理了。队友问,都这样了,还坐不坐安全座椅了,要不你抱着吧?我还是坚持要坐安全座椅,这样可以开快一点,早点到医院。队友把娃放进安全座椅后,发动车,按照我的指令,开去了妇幼。
路上我一边观察着轻舟的情况,一边盘算,两厘米多,得缝7、8针,这要留疤啊,咋整?万一遗传了我的疤痕体质,那岂不是带一辈子?抹抹祛疤药吧,一会儿记得问问大夫。小孩子不好控制,要稳定缝针,搞不好得全麻,不知道对大脑发育有没有影响,o(︶︿︶)o 唉,事到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以往轻舟坐车出门,都会看看车窗外的汽车,辨认一些诸如快递,外卖之类他认识的车辆。现在,他坐在安全座椅里,出奇的安静,甚至想睡,弄得我很害怕,别是脑子摔坏了吧?脑震荡吗?我开始胡思乱想。我试图逗逗轻舟,引他去看车,他恹恹地不说话,也不太理我,只是要求抱抱。于是,我把手伸进安全座椅,轻轻地揽着他,跟他说说话。也许他自己也感觉到这次事情大条了吧,所以特别温顺,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还好路况很好,20多分钟我们就到达医院了。我和姑姑先抱着轻舟去急诊挂号,队友去停车。分诊,挂号,儿童医院的急诊专门有个意外伤害急诊,专门处理各种受伤的小朋友。队友赶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录病历了,问到受伤时间,我们查了一下跟姑姑的通话记录,38分钟,从受伤到赶到医院,没怎么耽误时间。
写好病历了,缴费,准备开始缝合,一切都跟我一路来预料的一样,连预计缝的针数都一样。但此时,医生说出了一项远超我预料的措施:没有全麻,甚至连局麻都没有! 他要给轻舟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缝合,而且没有固定手脚头的带子,要我们三个大人硬生生按住轻舟!
我震惊了!虽说古有关羽不喝麻沸散刮骨疗毒,近有刘伯承不打麻药做眼科手术,但他们一个是武圣,一个是军神开国元帅,轻舟可只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宝宝啊!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医生的眼里,从进诊室就一直很淡定的我,一定发生了瞳孔地震,烈度十级那种。于是,他又给我解释,麻药生效时间是10分钟,有这个时间,他已经缝完了,没必要让娃再等这么久,还挨一针。轻舟似乎也觉察到了我的惊慌,继而开始惊慌地哭起来,伤口处原本稍微有些凝固趋势的血开始汩汩往外冒。医生说,这是因为一哭,就血压上升,所以飙血。
不能再犹豫了,要相信医生。我抱着大哭的轻舟,走进治疗室。医生开始准备缝合工具,同时指导我把轻舟放在检查床上,一个人扶住头,一个人压住身子,一个人按住腿。
铺上术巾,消毒,对皮,缝针,时间过得特别漫长,我听着轻舟的哭声,脑海里闪过了无数的念头。终于,医生的缝合术结束了,一共缝了7针。7个结,却好漫长……
拿好病历,并且听取医生的注意事项之后,轻舟的旅程还没结束。我们还需要带他去打破伤风针,当年让白求恩医生牺牲的病,现在只要打一针就可以避免。但是,需要先做皮试,确保没有过敏反应。
儿时注射青霉素的时候,我做过皮试,是在小臂的地方注射一点点药液,然后观察一段时间。轻舟要挨两针啊,我这么想着,督促队友先去排队。终于排到我们,结果是我out了,现在的皮试都是用一个带金属探头的设备绑在宝宝手腕皮肤最薄最内的内侧,停留5分钟左右,然后就可以去留观室观察了。真是科技改善生活啊,皮试不用挨针了,真好,什么时候注射器也没有针头就好了。
虽然是节日,生病的宝宝依然很多,留观室人头攒动。可能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开中央空调,于是屋子里特别热,轻舟一直冒汗,头上用胶布贴好的纱布浸泡了汗水,开始有松动滑落的迹象。队友又跑去找缝针的医生帮忙。最后带回来一个纱网,套在头上固定敷料,那个造型让我想起了《有话好好说》里受伤的姜文。
留观时间到,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排队打破伤风了,原来破伤风是要打在屁屁上。这是轻舟第一次打屁屁针,我俩都不太熟练。他趴得不是很熟练,一直想动。我抱得也不是很熟练,又怕摁太紧,他疼,又怕摁太松,他乱动,弄断针头。还好一切顺利,继续留观30分钟。
轻舟此时已经很累了,姑姑给我们在留观室找到了一处人少的角落,我胳膊累的要死,但他又不肯跟除我之外的其他人。只好抱着,同时总结,下次来换药和拆线,一定要带着背带。这次虽然脑海里画了流程图,还是太慌了,漏掉了东西。没有考虑到他需要妈妈长时间抱着安慰的情况,漏了背带。也没考虑到要在医院待很久,没带妈妈包,没有纸巾,没有水壶,也没有小零食,折腾这么久,轻舟肯定又渴又饿,万幸还在母乳,可以吃奶充饥。不敢去母婴室,害怕他有严重过敏反应,我来不及带着他跑回来。这时候也顾不上尊严了,我请轻舟姑姑和队友帮忙挡一挡,就开始给轻舟喂奶,轻舟吃着奶,终于能睡一小会儿了。
第2次留观时间到,医生观察了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确定没有异样,就宣布我们可以回家了,历时两个多小时。
缝针后第3天,回去急诊换药。这次带了背带,直接把轻舟背在胸前就去了。这次接待我们的医生是个温柔的小姐姐,换药时,不用躺着,轻舟直接在背带里坐着都没下来。医生小姐姐观察了伤口,说长得还不错,第7天可以来拆线。然后换好药,我们就回去了。第7天来拆线,轻舟又哭了一回,因为又得躺在第一次缝针的床上。不过拆线很快,抱起来他就不太哭了。医生说,等结痂都风干脱落之后,可以抹祛疤的凝胶。大概14天的时候,疤掉了,我们开始抹药。坚持抹到现在,8个月了,还是很明显,果然是遗传了我的疤痕体质啊。人家分享经历的小姑娘,明明脸上缝8针的伤,第8个月都看不太出来了。只能一边继续坚持,一边期望他以后眉毛弄一些,可以掩盖一下吧。
小朋友难免有个意外情况,希望还没经历过的妈妈,能从我的经历里吸取点儿经验,万一发生了,可以更从容:
- 如果受伤的是头部,头部血管比较丰富,做好会看见很多血的心理准备。如果血流不止,可以在送医途中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纸巾压迫止血。
- 平时就把小朋友的各种病历和诊疗卡收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用的时候,抓起来就能走,可以节省宝贵的就医时间。
- 根据伤情考虑好要带他去哪家医院,个人建议,如果看起来很严重,还是直奔妇幼的急诊,那里处理小孩儿是专业的。当然,我家离妇幼开车20多分钟,没有比另一家可以去的三甲远太多,所以我直奔了妇幼。妈妈们平时带孩子体检时,可以留心一下车程和医院的门诊内容,距离和是否有能力接诊都是选择急诊就医医院的重要依据。
- 妈妈包里平时东西都准备好,达到抓起来就能走的程度,出门直接拿着,我们不知道到底需要在医院待多久。体力不好的妈妈,记得带背带之类辅助抱孩子的工具,宝宝受伤时,可能只愿意让妈妈抱,需要做好长时间抱娃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 平时就找机会熟悉各种就医流程,不要慌,关键时刻我们是娃的主心骨,如果感受到我们很慌乱,娃就会更害怕了,哭得更厉害。如果意外伤害,哭泣使血压上升,出血会更严重。
- 医院包扎都倾向于使用透气的敷料,可以帮助伤口更快结痂愈合。但是,娃有时候可能很皮,贴不住这种带胶布的辅料,我们可以自己去药店买周围是一圈透明薄膜,中间是敷料的防水敷料备用。我家的很皮,老是去抓伤口,胶布总被抓掉,于是最后我们只好用了防水敷料来度过拆线前的时光。
- 缝针第三天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复诊换药,医生看上去只是很简单的消消毒,换个新的敷料,但其实这还包含着伤口愈合情况观察这种非常专业的操作,不能马虎。我们在同一家医院换的药,三天之内,竟然是免费的。
- 在家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伤口愈合的痛痒去抓挠伤口,导致敷料脱落,在伤口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脓肿、出血或者撕裂什么的)的时候,自行用碘伏消毒,然后再贴个新的敷料就可以了。碘伏、消毒棉球、透气敷料和防水敷料,药店都有销售。这个我咨询过换药的医生。我们当时消耗了无数的敷料,附近药店少量库存的防水敷料快被我们买光了。
- 受伤了要忌口,同时保持伤口干燥。如果贴的是防水敷料,记得要定时给小朋友更换并为皮肤透气、消毒。
- 平时注意消除家中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意外。不要把小孩子托付给大孩子照料,大孩子有时不能有效地预判危险,及时制止危险发生,能起到的看护作用并不比一个会在宝宝哭泣时发出警报的摄像头好多少。轻舟这次受伤,就是因为姑姑把轻舟交给11岁和8岁的表哥表姐临时看护,结果他们没有看到轻舟奔跑的前方有一根线会绊倒他,导致轻舟一头磕在了台阶上。
- 如果外出时,不幸发生意外受伤,不要自责,尽快处理好,同时吸取经验教训。他是第一次当宝宝,不太会照顾自己,我们也不是超人,就……互相原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