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但是很久都没写过类似于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今天偶然发现一张书签上的一句话:“Reading without reflecting is like eating without digesting.”。于是我想那就写点儿什么吧,很久没动脑子了,秀逗了怎么办?!
很烦躁或者觉得生活缺乏色彩的时候,经常想看点儿什么。至于到底看什么,取决于当时的烦躁程度,窃以为,看电视剧都比看电影容易,看电影都比看书容易。然而,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本去讲一部电视剧是如何拍成的书,直到前不久,买了一本,并在昨天看完了它。那本书的名字叫——《敢问路在何方》,属于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的回忆录,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86版《西游记》陪伴着小幻的童年,据某娱乐网的不靠谱统计,它是国内目前重播次数最高的一部电视剧,没有《西游记》的假期总觉得会少了点儿什么。看西游记的时候,还很小,不懂为什么有时候唐僧突然就换了张脸,也不懂为什么电视上的人有时候看起来跟背景合不到一起去,然而这都没有影响小幻在一遍一遍的重播中自得其乐的好心情。将近20年后,已过耳顺之年的杨洁导演,才用自己的质朴文字将个中原委一一道来。
带着愉悦的心情开篇,带着若有所思的情绪收尾。再次验证了一句话,任何事情都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美好。中间又看到了一些网友的评价,对于一些细节,耿耿于怀,比如替身,比如policy。我敬佩西游剧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苦中作乐,认真扎实且一丝不苟地尽最大努力将一部经典还原到如斯地步。同时,也为自己惭愧。惭愧于自己的不努力与懈怠。
忽而想起早年间看过的一个访谈节目,冯巩讲他们去日本交流时,为电影配音的一件小事。在录音棚里,到访的中国配音演员为一段影片配了音,日本的工作人员看了之后被配音效果惊艳到了,然而我们的配音演员走出录音间要求再录一遍,理由是之前大屏幕没有开,他只看着小屏幕录音,感觉有些口型没有对好。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并不独独西游记剧组有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捧着过去的老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原因。经典,有时需要跟极致的一丝不苟划上等号。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乔布斯,那是一个病态的一丝不苟者。
在没有看杨洁的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西游记的25集电视剧,是由一部机器拍出来的。我也从来不知道,杨洁导演原本是要拍30集西游记的。我也不知道,原来西游记是杨洁的第一部电视剧。看了这本书,也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原来孙悟空是个七百度的大近视(作为一只高度近视患者,深深为他眼前一片模糊还能把眼神表现得那么好而折服,这个必须是得练的),原来赵丽蓉是先演的《西游记》才被“坑”上了小品之路(一直以为她先演小品,然后才被请去演的西游记,Queen Y.也这么以为,汗颜)。
这本书算是还原了杨洁的西游记世界,从一些星星点点的细节,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形态。杨导的经历告诉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这句话,是exactly正确的。也告诉我,办公室政治这种事,是不管哪朝哪代都有的,但是不要灰心,还是好人多。
絮絮叨叨的说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就如同当年初拍《西游记》电视剧的他们,不懂特技,各种设备奇缺,这个时候,会迷茫,会失措,却一定不能退缩。《西游记》的主题曲唱得很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就如同受时代限制的《西游记》,他们在摸索中走完了拍摄之路,回首望去,虽然有很多弯路,很多错误,很多遗憾,但也有很多美好,很多回忆,很多收获,甚至已经走出好远。不管向哪里走,停在原地是最可怕的。
很想再看一遍西游记,是温故知新,是缅怀,是激励,还是什么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立马动手去做。
事非经过不知难
@alvin 不知道接啥,上班还能逛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