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作者: [英] 菲利帕·佩里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副标题: 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
译者: 洪慧芳
出版年: 2020-8-18
页数: 304
耗时: 约6小时
决定今天一定要把这本书的读后感给写了。
2021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这是我第N次写这个开头。
全书理论性不太强,虽然也有理论支撑,但是我觉得还是感性的东西多一点。晚上睡觉之前看一看,半夜喂完奶睡不着看一看,书也不厚,累计阅读6小时。
看哭了
很多人都表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甚至有些人都看哭了(不包括我)。
比如,网友满纸烟岚就这样说:「看这本书哭了很多次,它像一面毫不留情的镜子,从中看到自己为人女与为人母时犯过的种种错误。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我小时候就读过这本书,也许命运都会改变。」
我想这位网友一定在儿时经历了来自于父母的重大受伤事件,久久不能忘怀,以至于把这种伤痛不自觉地代入到自己的亲子关系当中去了。
也许她觉得,如果倒回到小时候,这本书就可以告诉她,父母的有些做法确实是不对的,她不应该为此感到迷茫和受伤吧。但回到过去,知道了那些又能怎样呢?小时候的我们也不可能强大到能够战胜父母对自己的影响,还是要等到长大独立之后,才能一步步疗愈童年时留下的伤痕。
其实,现在看到这本书也不晚。跟自己的过去和解,本身也是人生一大修行。并且,这本书提倡的一点就是「抛开童年留下的障碍,那些障碍阻碍了你的温情与接纳、身体接触、身体的存在感与理解力。」,因为这些障碍会影响到自己的亲子关系。
还有一个书评说到了特别的一点,这本书不像其他育儿书一样制造焦虑,反而跟父母讲,偶然失控也没关系,努力去修补关系就好。
所以即使发觉自己之前做错了也没关系,不要找借口,承认做错了,做点儿什么去弥补修复,比一味焦虑要强。
这个论调对于我这样的新手妈妈来说,十分的及时并且正能量,缓解了我部分的焦虑。这种焦虑是老杨无法理解的焦虑,他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而我总是杞人忧天。大概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
孤独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孤独这个词。
小婴儿会感到孤独,因为ta来到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认识,对什么都很陌生。作者形容那像是身陷沙漠深处的旅人在向远处用哭声求救,父母是唯一路过的人,如果对婴儿的呼喊声置之不理,那么ta的世界将只剩下孤独。
想到上面这一点我就有点难受,所以每次宝宝发出哼唧声的时候,我都会尽量回应一下,实在太困了的话,我会踹一踹旁边的人,让他回应一下。
婴儿不是唯一感到孤独的人。虽然有长达9个月的准备时间,孩子出生的那一刹那,新身份的转变,还是会引起各种手忙脚乱。在一切建立起良好的秩序之前,父母也是会感到孤独的。
排解孤独很难,首先承认它就很难。我还记得我说我孤独的时候,老杨很诧异,因为我从没有一个人呆着过。排解孤独很难,孤独感会引发一种对社会威胁与排挤的高度警戒状态,使我们对于自己可能遭到排斥或冷漠对待异常敏感。这种敏感又会反过来降低我们返回人群的成功率,因为会担心被拒绝。
这就是为什么认识我的人发现我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了,因为我怕被人群拒绝,不敢回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突然又开始写公众号了,因为我想我还是需要用一种温和的方式缓慢回归。目前,和朋友们聊八卦,是我另一种缓慢回归的方式,前几天郑姓女星的瓜帮了我好大的忙。
新知识
这本书告诉我人际关系中应该要有界限,以及如何去设定「界限」。
「界限对任何人际关系都很重要。界限是你在沙滩上画的那条不许别人越过的线。超过那条线就是你的极限。一旦突破极限,你便不再冷静,无法控制情绪。」
这其实是一条可以不仅仅用在亲子关系中的经验。借由界定自己来设定界限,而不是界定他人,包括孩子。这一条对我来说有点难,不容易执行,因为它首先要求立场坚定。我还在学习实践中,但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必须尽早地学会它。因为,我焦虑的另一部分来源于我不够稳定的情绪,换句话说,我深深恐惧自己哪天会因为被踩到了底线而“爆炸”,尤其那个人还是我的宝宝。
所幸,作者在书中给了非常具体的制定界限的例子,可以反复琢磨模仿,希望我早日学有所成吧。
后记
作者在后记中一共列出了9条她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限于本文篇幅和我捉急的表达能力,就先只谈以上几点吧,附上作者总结的知识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书里读一读详细的解读与具体案例。毕竟,看别人的读后感,永远都是在读二手书,不如亲自读一遍来的有收获。
以下文字摘自《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后记:
让我们回到前言中那个脱口秀演员说的笑话,他说你需要为孩子做的四件事是:帮他们穿衣,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洗澡,哄他们睡觉。做这些事情——亦即为人父母——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轻松,但我希望你做了下面的事情以后,会觉得容易一些:
- 抛开童年留下的障碍,那些障碍阻碍了你的温情与接纳、身体接触、身体的存在感与理解力。
- 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意见分歧得以安全地化解。
- 孩子需要和不同年龄的人一起玩耍,需要抚慰,也需要你投入大量的关注与时间。
- 你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和你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
- 你可以帮孩子找到表达真实感受的方法(而不是你希望他有的感受),你可以确认及想办法了解他的感受(和你自己的感受)。
- 不要急着拯救孩子,而是让他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解决方案。不要急着告诉他该做什么。
- 借由界定自己来设定界限,而不是界定孩子。
- 承认你会犯错。不要为那些错误辩解。承认错误并做出必要的改变,以修复裂痕。
- 把争输赢这种传统的亲子相处模式抛在一边,以亲子合作取而代之。
总结一下,这是一本可以拿来时常回顾自查的书,不知道将来某宝是否会庆幸我读过这本书,就慢慢实践,跟某宝一起慢慢长大吧。
Good luck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