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小鸢
昨日与友小聚,偶有思绪,当时没想清楚,今天再理一下。
为什么要学习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对一套方法的统称,这套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得个人在单位时间中能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多的完成自己需要处理的事务。换句话说,就是提高效率,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生活效率。
这样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很多自我管理方法提供的技巧比如列待办记事清单,我们平时生活里也会用到啊,为什么还要把已经在无意识使用的技巧用抽象的概念总结出来专门学习一遍呢?
诚然,有很多技巧,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使用了,但是依然存在另一些技巧是我所不知道的。当不知道一件事物的存在,它能否帮助我去提高效率这件事,就也变成了未知,所以我需要去了解,去评估,然后才能知道我是不是需要去学习,去应用这些东西在我的生活里。
什么样的人需要自我管理?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专门去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只有当一个人觉得,生活工作中的事务非常多,自己光处理这些事情就已经精疲力竭,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才需要自我管理。否则,就说明这个人的办事方式与他当前的状态是互相适配的,并不需要对自己的「操作系统」进行「升级」。这就好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只有它们相匹配的时候,生产力才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发展与进步。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匹配的时候,无论是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后者都不会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与进步。
还有一类人,他们并没有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但是他们觉得自己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并因此而感到焦虑。比起另一类人,这类人通常时间充足但又内心迷茫,多多少少还有些拖延症的迹象,甚至是拖延症重度患者。这类人很可能处于一种发展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又不自知的状态,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自我管理,而是自省。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我们慢慢形成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人的需要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随意可以满足的。人的需要是有结构的,分层次的。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分布: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晚年,马斯洛对这一模型进行了补充,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上增加了自我超越的需要。

下一层需要只有得到满足,或者部分满足的时候,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当一个婴儿来到人间,什么都还不懂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吃饭睡觉的需要,所以生理需要包含了所有的吃喝拉撒睡的需要。而安全需要是我们避免身体伤害,对秩序稳定的一种追求。就像人们时下对食品安全,对房屋安全的关注,这就是安全需要的反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内驱力。如果不让我们吃饭,也不让我们睡觉,我们可以活多久呢?想想看饿疯了的时候的感觉,想想看熬了几天夜之后的感觉,古人发明了一个成语蛮贴切,生不如死。因为这两种需要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它们也叫做缺失需要。 (因为缺少这些需要,人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段子——
记者来到偏远山区采访一个放羊娃:“你长大了有什么理想?”
放羊娃:“放多点羊,挣钱娶个老婆!”
记者:“还有更大的嘛?”
放羊娃激动的说到:“有啊,我有好多好多呢,俺娶了老婆后生孩子继续放羊,一代一代穿下去,这样我们家族传承几百年后,也是有底蕴的家族了”!
把放羊娃的回答放进需求金字塔里,你会不会觉得,这个段子突然一点儿都不好笑了?抱歉我毁了一个段子。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我们企图与他人建立关系,被自己所在的团体所认可的一种需要。我们希望被人爱,希望跟同事、同学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社会需要的表现形式。金字塔中间层的三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又被称为发展需要。因为他们出现得相对比较晚,即使得不到满足也不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内驱力。就比如(注意:前方虐狗)你现在一个人过得也挺好的,偶尔虽然有些孤单,到了情人节可能还会有一些抑郁,但至少你还可以过一个光棍节。所以这些需要并不会直接影响你的生和死,它更多和你发展有关,是为了让你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的而产生的一种需要。
金字塔最上层自我超越的需要是马斯洛在提出其他五种需要以及其结构后15年才添加进金字塔里的。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重新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性的、与教会无关的奉献自己。」用《士兵突击》里伍六一的话概括自我超越这一层就是「人不能让自己活得太舒服」;用时下常见的鸡汤附和自我超越这一层就是「人应该学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用扇贝的话来阐释自我超越这一层就是「Make every day count」。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问,X,Y,Z 三个理论是干嘛用的?
管理学家根据马斯洛早期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将管理理论区分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是专制主义的管理理论,这种理论假设人们工作是受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驱使,工作只是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手段,人在本性上是厌恶工作的,因此管理者对工人必须采取指导、控制、逼迫,甚至惩罚的方式。Y理论的基础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Z理论是马斯洛在X理论和Y理论的基础上(《Z理论》(Theory Z)),强调超越性需要。基于这种需要的管理就要考虑到超个人的价值、存在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作用,假设人具有为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工商管理中,X理论水平上的管理是权力取向的,雇员为工资而做被分派的工作。Y理论水平上的管理则是相互尊重的,雇员有权尽可能充分地参与组织的管理,权威被假定存在于每个人的内部。Z理论层面上的管理假设所有雇员都热心于服务,业务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服务客户或消费者,权威被假定为对每一个体都是超然的和在伦理上显而易见的。很多卓越的服务型企业(比如丽兹卡尔顿等)中都可以看到Z理论的成功实践。
顺便再响应一下我们提出的上一个问题「为什么还要把已经在无意识使用的技巧用抽象的概念总结出来专门学习一遍呢?」,为了借用他人的知识与思考,印证我们的知识与思考是正确的,为了温故而知新。至于为什么要抽象成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理论,是为了交流的高效。最简单的例子是,我说温故知新四个字,因为你已经学过,所以我不用解释你就可以懂我想表达的意思。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再说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你会想起上面的图以及萦绕在图周围来解释它的那些话,是不是高效多了呢?
最后,让我们来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新回答小节标题中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学习自我管理?
为了更有效率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什么样的人需要自我管理?
当一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且他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精疲力竭并且感到焦虑时(焦虑的原因有可能是不知如何才能满足到自己的需求,比如说你的需求是财务自由,但是你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财务自由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学习相应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去提高自身效率(相应指知识学习,学习成本与学习者现状的平衡,当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满足需求时,无需一味追求复杂方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利用方法实际满足自身需求更为合适),以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有一点比较残酷,缺失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通过自我管理方法的学习去提高自身效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词生不如死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一个人对人生有什么样的需求,决定了他会把生活过成何种模样。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中华之崛起」作为自己的需求,你也可以选择像第欧根尼一样无欲无求,如果那是你想要的。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如果你还没想过,那就开始想想吧。如果你已经想过了,那么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如果觉得效率不够,或者无从下手,不妨了解一下自我管理方面的东西。
参考资料
1 . 南京大学公开课《心理学与生活》-《动机与人格》-《为什么广告会有用:人本主义的解释
》 陈昌凯
2 . 《我们都被误导了: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六层,不是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