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第四章的标题是:容忍罪恶——为何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核心思想是,当我们将意志力挑战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标准时,善行就会允许我们做坏事。为了能更好地自控,我们需要忘掉美德,关注目标和价值观。
我在第三周的意志力挑战,阅读《漫画统计学之因子分析》失败了。读过本周内容,我知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当我第一次成功抵制诱惑,看了书的25%的时候,潜意识里给自己的这个举动打上了“好”的标签。自我感觉良好之后,开启了放纵之路,然后就再没有翻开过书。总跟自己说,明天,明天我一定会像第一天一样读完25%。然而,明日复明日,一周就这么过去了。
相反的,实验开始的时候,我同时参加了一个组队运动打卡的活动,每天有固定的运动目标。为了不给小组里其他人拖后腿,每天一睁眼,我就开始尽量活动,同时不停地监测,自己离完成目标还有多远。就这样只关注目标和进度,我反而,完成了一周七天的运动打卡。要知道,我参加活动之前,连这个目标的三分之一都做不到。
如果我们把成功自控当作善行时,就总会在其之后想要放纵一下,也就是善行之后的恶行。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书中列举了很多研究成果来表明这一点。因此,想要更好的自控,我们需要关注自控的最终目标,而不是自控了一次,就觉得自己完满了,其实那会儿我们离目标还远。
意志力实验01:取消许可,牢记理由
这里的许可,指的是“道德许可”,即放纵自己的许可。比如,我上周看了25%的书,于是允许自己在第二天本该看书的时候,看了综艺。
这里的理由,指的是自控的最终目标,于我而言,就是读完整本书,更新统计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我的工作。
作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自控方法,记住为什么会拒绝诱惑。当又一次因为曾经的成功抵制诱惑而想要放纵时,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上一次能够成功地抵制诱惑。
意志力实验02: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
书中提出,“道德许可”不光会因为过去的善行产生,也会因为未来计划中的善行产生。比如,我上周总觉得自己在一周的某天,一定会再次看书,未来计划中的自控,使我一步步拖延完成意志力挑战,直到最后,时间过去,挑战彻底失败。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提供了一个技巧,用来克服“明日复明日”现象。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时,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
也就是实验02所说的,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即,当我们在拖延时,不要问“这件事今天做还是明天做”,而是问自己“如果我今天该做而没做,那么明天我也不会做的,以后也会这样一直拖延下去,我能接受这样吗?”
特别针对减肥的朋友举例一下(因为我也在减肥),不要在运动后问自己“我运动了,能不能喝一杯奶茶奖励一下自己?”,而是问“我想不想在减肥的整个期间,每天这个时间都喝一杯奶茶?”
拉克林已经在烟民身上证明了这个技巧的易用性,除非自认意志力比经过尼古丁摧残的烟民还脆弱,否则,我们应该可以通过这个技巧达到一些自控的目的。
由于上周的意志力挑战失败,所以,本周的意志力挑战继续上周,就是看完《漫画统计学》。
怎么样,你的意志力挑战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