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第五章的标题是: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核心思想是,我们的大脑错把奖励的承诺当作快乐的保证,所以,我们会从不可能带来满足的事物中寻找满足感。
作者花了几乎一章的篇幅来列举各项研究结果,为的是说明,一项被我们误以为是代表快乐的多巴胺其实并不代表快乐,而仅仅是代表奖励的承诺。这之间的区别是,快乐,是一项既得事物,而奖励的承诺,是一项对未来的许诺。
多巴胺会让我们觉得,干一件事一定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但其实之后是否真的会快乐,并不由多巴胺决定。所以说,多巴胺代表了奖励的承诺,它只给你画个大饼,兑现与否,与它无关。
我对于这种许诺,深有体会。
因为无聊(其实就是不想去做困难但有益的事),我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热搜榜,当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现在知道了,自己期待某一次刷新后,热搜会蹦出一个有趣的词条,好让我吃吃瓜,满足一下八卦之心。
然而,热搜常有,但大瓜不常有。刷新的动作却一直在持续,因为期待下一次刷新可能会吃到大瓜。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除了空虚,我一无所有,当然,也没有快乐和放松。
这就是被大脑欺骗的结果。更可怕的是,当我在N次刷新之后,意识到自己在浪费时间,却还是不能够立马停下来,仿佛刷新这个动作是有惯性的,而我薄弱的意志力没有办法产生足够大的阻力,使它立马停下来。
这就是大脑对我们撒的弥天大谎。
作者讲完这些,提供给我们一个解决思路。不是让我们消灭对奖励的欲望,而是利用这种力量,去完成真正对我们有益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望梅止渴”。故事我们都知道,曹操夏日行军,队伍缺水严重,眼看军心涣散。曹孟德同学声称前方不远处有一处梅林,走到那里就有梅子吃。于是全军为了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奖励,成功走出缺水困境。
曹操给出的奖励的承诺,是假的。日常实践中,我们却可以给出真实的承诺。
这周,我不想做家务的时候,就会给嘴里塞一根棒棒糖,含着糖就把一直拖着的家务做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也只能做到这样了。因为最近处于低欲望时期,没有欲望,也就很难激励起渴望之心,也就没法利用它来自控。所以这里要乱入吐槽一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纯属扯淡。人没有欲望就没有需求,会毫无动力,那还如何进步?!
本周的意志力实验内容如下。
意志力实验01 为了你的“我愿意”挑战分泌多巴胺
读起来很绕口,其实很简单。就是像我之前说的,把你的意志力挑战和能让你产生渴望的事情绑定在一起,用后者刺激分泌的多巴胺来推进前者的执行。比如我把家务和棒棒糖绑定在一起(糖吃多了牙疼,千万不要长久地用这一招)。
之前有人在自律群里会问,早起失败怎么办?我问她,你有给早起之后安排想要做的事情吗?如果没有,那么你没动力早起,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我知道有人曾将早起与打游戏绑定在一起,于是天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打一个小时游戏,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早晨校园网网速快,游戏体验也好。既早起,又娱乐,一举两得。
这个实验能成功的前提在于,我们要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有诱惑力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包包,有人喜欢吃喝,还有人喜欢玩乐,这些都需要观察自己去发掘。
我之所以专门说这个,就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低欲望状态。如果你一时想不到有什么可以刺激你分泌多巴胺,不要懊恼,也许你跟我一样,只是缺乏欲望,不要强求,我们去尝试其他增强自控力的方法,不要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意志力实验02 测试奖励的承诺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观察。
集中观察一个常常会让自己放纵的因素,从而测试奖励的承诺。要么,我们会在觉察到这是大脑的谎言后,不再沉迷;要么,我们会觉得这就是让我很开心啊,不能自拔。
不管结果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控能力。对于我来说,后者更棒,因为那样,我就终于会知道自己的“胡萝卜”是什么了,我可以把它用到意志力实验01里去。
以上就是本周的内容啦,看到这里,你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件能让自己分泌多巴胺的事情是什么呢?